小夏芽

【大结局观后感】人生无家别,何以为烝黎

明家村:


(姐弟情观后感出发,楼诚收尾,看天……这一切都发生得如此的自然……)




我心中为大哥觉得最悲凉伤痛的时刻,竟不是大姐中弹后死在他怀里,体温尚灼热,气息仍在鼻间……


而是此刻。


大姐决心慨然赴死,在明楼阵脚大乱的时候,镇住了两个弟弟。她温柔地抚着大哥的脸,安慰他、为他拭去跌落的泪水,轻轻叫他“傻孩子,傻孩子……”


不止是明楼,恐怕观众的心都要碎了——剧里,这是大姐第一次不以打耳光的方式,去碰触亲弟弟的脸颊,却已走到了生离死别。看惯了两人之间真真假假的不和与试探,这姗姗来迟、却是真情流露的亲昵,代价高昂得令人心痛。


不再有言辞犀利的指责,不必再字字相逼的演戏,此刻她终于又是他一个人的大姐了——在父母相继辞世之后,在明台阿城未被收养之前,和他相依为命的那个大姐。他们也一定有过这样慌张无措的时候,或许是头七过后、亲戚散尽的夜晚,公馆从来没有那么空荡荡过,姐弟俩坐在冰凉的楼梯上,泪痕未干,却已经要担忧起旁人对家业的虎视眈眈,忧虑着上海动荡不明的局势。


而唯一扎实的温暖,来自于身旁同血同亲的家人,唯一可依仗的肩膀,彼此都还是那么单薄。


明楼一定是这样急速地成长起来,成为大姐口中最聪明、最镇定的弟弟。


当大姐在商场上拼尽最后一丝力气,回到家,他要是她最无须担心的那一个;他要给大姐这样的信念:外面狂风暴雨,家里清风暖阳。


17岁的大姐四面楚歌,唯一交心的人就是他,遇事总免不了要找明楼商量,他就不能再是一个书生气十足的弟弟,而要学会洞察先机克敌制胜,和大姐一起挑起明家的家业。承欢父母膝下的时候,或许小明楼也曾说些傻气的笑话惹得姐姐叫他“傻孩子”,现在不行了,他要替姐姐去分担那些艰难,他不能还是一个“傻孩子”。


明楼对大姐放弃的理想与爱情,怀着刻骨的内疚与不安,唯恐自己所作所为,辜负了这一番决绝的牺牲。也因此,投身共产主义参与抗战,于他是双倍的煎熬。瞒与不瞒,都是亏欠。


幸好有明台。


我猜收养明台的时候,明家正全力反击汪家在商场上的围堵,才使得汪芙蕖恶念顿生、力图斩草除根。而在那样的境况下,明台仿佛是天赐给大姐的一个安慰。空荡荡的房子里有了幼儿呀呀的稚语,清脆的笑声,淡淡的奶香。小明台柔软的身躯,天真的眼神,纾解着大姐紧绷的神经,带走了一切烦闷。


明楼爱护明台,因为其母的救命之恩,因为这孩子天性中的活泼与纯真,因为朝夕相处积累下的兄弟之情,因为他长成了一个那么出色的战士……我想必然还因为,明台最懂得逗大姐笑,让她开心,在自己无法尽力的时候,代替自己陪伴着大姐,纵使外面阴云密布,让家里总还有一点活泼泼的生气。


那是一个对大姐来说,最完美的弟弟。


“你什么时候宠过我呀?”


面粉厂那场巨大的心灵激荡后,明楼带点玩笑地说这句话,我却听出了几分自嘲、委屈、遗憾还有骄傲。


纵然错失了太多相依偎的亲密时光,我也终于可以为您挡风遮雨,乱世中护您平安。


也正因为这样,今夜楼梯下的告别才惨烈地令人无法直视。


我已机关算尽,你仍需赴汤蹈火,退无可退。


从今往后,没有人管着自己了,也没有人会笑骂自己是个“傻孩子”。心底里那口气,一下子被抽掉了。那是血缘天性早就注定的同气连枝,牵一发而动全身,更不用说像这样一日流尽心头血。


明楼知道,这一刻起,自己就是一个没有“底气”的人了。他一直以为是自己卫护着大姐,自己是大姐的依仗——原来恰恰相反,他的心与精神,都被大姐的爱紧紧拽着,再颠沛流离,也不会流离失所。


失去了大姐,他就失去大部分的家,心里未染血色污浊的那一部分,骤失所托;摘掉沾满硝烟手套的双手,茫然无措。


人生无家别,何以为烝黎。


明楼的前半生,经历了幼年时的合家美满,少年时和大姐相依为命,青年时异国漂泊寻求理想,如今他正处在青年步入中年的盛年之期,却已经觉得自己步履维艰。残酷的斗争使他学会克制自己,可明明珍而视之的已经那么少,竟仍然不断在失去。


他不怕有去无回、不怕死无全尸,他怕临到终了,他只剩了国,而没有了家。


然而国难当头的时刻,连这份害怕,都要舍弃。




原作里明楼“肝肠寸断、痛不欲生”,祭拜完后走下楼,阿诚静静地守在门廊下。


在整个逻辑混乱剧情牵强的大结局里,我唯一钟意的是对楼诚二人谢幕场景的改写。


微风吹拂着窗帘,仿佛还会有人在窗旁眺望着家人的归来。


明楼和阿诚向大姐道别,披盔戴甲,他们依然是一往直前的战士,是机锋暗藏的伪装者。他们都已经是没有家的人,便也成了彼此的家。


他们继续战斗在一起,予取予求的命运之神就无法宣告胜利。因这世间最伟大的力量,莫过于同姓人,也是同行人。







评论

热度(215)